 |
20070911--嘰哩呱啦ACE--第212回--教師資訊科技素養教師自評表-2 |
-
今天晚上第一次以學生家長身份參加女兒的家長會,感覺很新鮮!不過簽到後連會議都還沒開始,因為弟弟無法安靜的待在會場,所以我只好帶他在校園晃晃。
|
- 教育局指派我7/17參加教育部辦理「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素養教師自評表發展計畫」成果說明會,以下是一些紀錄。
- 我的與會紀錄 (綠色字代表引用自成果摘要報告)
- 徐教授本人自己說還有他人說,對此計畫成果發表感到焦慮,不知道她在焦慮些什麼?
- 資料顯示「教師最常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的場所,普通教室44%、電腦教室30.2%、專科教室9.9%、視聽教室8.4%、其他7.5%」。所以徐教授認為「如何在不改變學校教學現況的狀態下加強資訊設備,以及探討教學應用的模式,是未來應該積極努力的方向。」我認為這些數字顯示出來的是目前教師應用資訊設備的方式,是融入既有的、熟悉的教學模式之中。我期望能看到教師能有利用資訊設備來做創新而有效的教學。
- 國中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之應用頻率的平均得分中,最低的是「規劃、教學與評量 」
- Scale_1: 教材準備及資料蒐集
- Scale_2: 教材製作及硬體問題解決
- Scale_3: 規劃、教學與評量
- Scale_4: 專業成長與自我學習
- Scale_5: 教導資訊倫理及安全知識
- Scale_6: 注重健康、安全與公平
可能原因為何?
- 教師並不認為資訊融入教學有助於提成學習成就
- 學生在學校中作息很緊湊,沒有多餘的時間讓學生使用資訊工具
- 及時有很好的資訊教材教具,老師也不想用、懶得用
- 教師有資訊能力,未必會在教學中經常使用
- 經常使用資訊科技的教師,未必更能達成教學目標
- 資訊融入教學與過去研習經驗
(1)過去研習時數與其資訊融入教學有正相關,雖然無法判定研習與教師的能力及信念的因果關係,但是可以推測,參與研習有助於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的能力與正面的態度。
(2)教師過去的研習種類會對於其資訊融入教學有不同程度的幫助。在「教材製作軟體」、「融入教學及網路倫理」以及「程式設計」三類研習中,第二類「融入教學及網路倫理」方面的研習,尤其對「規劃教學與評量」以及「注重健康、安全與公平」的兩個極需加強的向度上貢獻良多。因此往後的研習設計,應該多著重於第二類的研習。
- 我建議除了辦理軟硬體操作型的研習之外,南投縣應該辦理「資訊融入教學--教師教學經驗分享」類型的研習。
- 由曾經辦理過資訊種子學校及夥伴社群的學校中,遴聘教學成效卓越的老師但任研習講師。
- 講師直接把參加研習的老師當作學生,實際進行教學,讓參加研習的老師體會看看,用這樣的方式教學,學生是否能學得更好。
-
當老師的人在過去當學生時,大多都沒有「資訊融入教學」的學習經驗,自然較難以想像與體會其優缺點。
- Q & A 時間速記
- 符碧真教授認為資訊融入教學的重點不在於要不要做,而是怎麼證明學生的學習outcome可以improve,她舉例一日本老師教三角形不管怎麼變內角和都是180度,如何用三角形切割土地。我覺得由於做資訊融入教學時,老師必須投入許多教學準備與設計規劃時間,所以很難講到底是「資訊融入」對學生有幫助,還是「老師投入的心力」對學生有幫助。
- (嘉義市) 95年調查老師如何有意願做資訊融入?老師說要減少課務
- (雲林縣) NETS中含高中,我們只到國中。教師自評後要提供建議文字,而不是隻有參照分數。數位內容要錢買,希望教育部出面統一議價。
- (苗栗縣) 電腦教室並未得到充分利用,專科教室也可活用。
- (屏東縣學管課課長) 縣內推MOD、運用廢棄學校做課後學習、屏東是屬低中高度發展地區的哪一區?
- (電算中心楊主任)
- 世界教育部長會議中ICT應用為重要主題
- 去年資訊融入競賽有一千多件作品參賽
-
20縣市精細分工發展數位教材,不必所有老師都要會那麼多資訊技能,老師只要上課時能拿出來用就好了。(這部分我不知有多少錢,南投縣有沒有)
|
嘰哩呱啦ACE---江明勳老師的網誌
|